在網路上看到一篇與寶寶有關的文章~ 轉載下來與大家分享~
三、四個月大的寶寶,如果常在夜間突然大哭,而且全身用力、腿會蹬直又屈曲,合併有腹部鼓脹,那就是常見的嬰兒腸絞痛了。
其實腸絞痛不算是病,因各種身體檢查都正常,而且寶寶也不會因此而影響到生長發育或健康。但是究竟什麼原因會使寶寶的肚子不舒服呢?什麼情況又應該就醫檢查?
為什麼寶寶會有腸絞痛?
腹脹只是原因之一
嬰兒胃腸道的消化功能、蠕動功能尚未成熟,且腸內菌的種類也跟成人不同,所以寶寶在消化過程中,在腸內的空氣會比較多,加上襁褓時期哭泣較多,就會吸進更多的空氣,使得腹脹越來越厲害!
其實,光是腹脹一個單純原因並不會導致腸絞痛。由於嬰兒的身體比例本來就是腹部大於胸部,而且腹部肌肉尚未成熟,自然看起來就比較鼓脹了,如果吃的下去,解得出來,就表示腸胃道沒有特別的問題。
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乃主因
除了腹脹外,目前醫界認為,導致腸絞痛的一個主要原因,是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,對於痛的感覺忍受度較低。腸胃的神經系統是屬於自律神經,不像皮膚肌肉等有靈敏的感覺末梢,因此,一般腸胃的蠕動我們是不會感覺到的;但是在嬰兒,則很可能對於輕微的腹脹或較為劇烈的蠕動,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。
另外也有學者認為,在兩、三個月大神經系統急速發育的期間,嬰兒尚未有良好的神經協調感,對於日夜、睡眠或清醒,以及外界環境的意識都還在發展中,因此對輕微的刺激有強烈的反應現象,而漸漸在成熟的過程中,這種現象自然就會消失了。
易腸絞痛的孩子應該怎麼照護?
腸絞痛多發生在三、四個月大的孩子,而且多半在半夜發生,照顧時應注意下列事項,應可有效減少腸絞痛的發生。
1. 居家環境是否影響寶寶的情緒(例如噪音、光線)。
2. 餵奶時應從奶嘴合適與否、餵奶角度等調整,以避免寶寶吸入過多空氣,記得喝完奶之後要幫孩子拍嗝排氣。
3. 檢視家族是否有過敏體質,因有過敏的孩子腸胃也比較敏感,應更注意飲食。
什麼情況下,寶寶應該送醫診治?
在了解嬰兒腸絞痛是無須擔心的症狀之後,很多家長又陷入另一種擔憂—我的孩子真的是腸絞痛嗎?該如何分辨腸絞痛與病理性的腹痛?如果寶寶有下列情況,就很可能不是單純的腸絞痛,應該儘快就醫檢查。
1. 寶寶並非每日固定型的哭鬧,而是白天晚上一直哭,或間隔一段時間就哭。
2. 食慾不佳、嘔吐、吐出黃綠色膽汁、發燒、體重減輕等。
3. 有少數是因為對牛奶過敏引起的,哭鬧常發生在喝完牛奶後,皮膚會出紅疹,有嘔吐、腹瀉或便秘現象。這種情形下很可能導致體重成長不佳,必須就醫檢查後考慮更換特殊奶粉。
4. 十歲以上的兒童腹痛,有可能是十二指腸發炎潰瘍引起,痛的部位在上腹,且多半是空腹時會痛。
叮嚀當嬰兒哭鬧時,首先當然要看是否肚子餓、尿布濕了、衣服穿太多或太少造成不適等,如果都沒問題,怎麼安撫寶寶都還是繼續哭鬧,就要看寶寶是否生病了。當不確定是否有問題時,應給小兒科醫生做詳細身體檢查,以判斷腸胃或其他器官是否異常。